内容提要:当代道教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摆在我们面前,从自身遭受的冲击来说:教界与信众人员类型丰富而良莠不齐,外在而言则是宗教政策的更加开放与个体经营及活动场所的矛盾;从大时代来说:我们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电子时代?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新生代青年人的微信日常化与老年化的信众群体变化,山野的宫观在弘道上的做法……稍作思考,我们任重道远,而从何下手呢?——只有适应时代要求,创造性地改变弘法方式,创新教义思想,革新旧制,吸收新鲜血液,大力拓展弘道途径,利用多种多样的授拳、演讲、歌唱、培训、讲座、静修等灵活形式,将古老的传统文化用接近娱乐的方式传递给当代的人们。
引言
我是一个伴随改革开放亲历了宗教活动恢复后入道二十几年的道教徒,一个由内地到沿海(有点传统和保守、但又有点新思想、能接受新事物)的修道者,面对这个文化繁荣、信息漫天、资讯爆炸的时代,感慨万千思绪难平,下笔难写是非曲直。
我坦承我们借修道之名,行弘教之事;而弘教之途径,我们惭古愧今。面对祖师风范的修道境界,我们望尘莫及;面对风起云涌的当代宗教界,我们自愧弗如。纵然当今宫观林立,道法盛行,而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有多少啊!在接到文章命题的同时,我刚好接待了花都圆玄道观近三十位道友的来访,相互探讨道观特色定位与各自发展方向,很受启发。我们身边成功的例子很多,不如意的也不少。开放的广东,道观体制各具特色,道教人员也各有千秋。我们徘徊在与时俱进与继承传统的边缘,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有没有活力,或者说传统文化改革的方向是向文化、精神内涵发展,还是往经济、物质方面考虑?在当今拜金主义泛滥的年代,文化和精神价值的份量与阡陌红尘的物质享受,孰轻孰重?我的回答是肯定精神价值方面的追求。当代道教精神离不开为信众的贴心服务,以及社会反馈的效率。如何才能体现道教文化的生命魅力?我们当下不得不作细致的思考!
一、准确把握道教文化的当代定位与价值体系
通俗地讲,广义的文化包括我们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当代席卷全球的经济浪潮和市场化趋势将我们的精神价值弄得混乱不堪,都市快速的生活节奏也令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浮躁,冲洗或淹没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剩下就是泊来的、虚浮的、甚至伪文化盛行。但既然文化与文明近性、与现实生活同行,一定要以精神价值取向作为标杆,精神价值与物质经济并存。道教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中国本土生长宗教,其信仰的精神价值和道观等物质载体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随着当代的西学东进,展现文化大繁荣局面,学科分类越细致,越显示出道教文化蓬勃的生命活力。正如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中生有”和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都可以从中找到获得人类最高科学奖的元素,从而判断道教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作用。当代道教应该在新形势下把握机遇,创新思维,拓展新路,发展道教文化为社会服务而传承道家文化血脉。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道教初创有正一之宗,后有全真之教。“圣人因时设教,而以利民为本”,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我们道教的教义思想本质都是一致的。任何宗教都是人的宗教,是社会的宗教;而宗教属于精神文化产物,神像等物质只是承载宗教的外在形态,并非根本内涵。最主要的、根本的是教义思想和体现在这些方面的信仰——包括信仰这种思想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个人风格,以及相关的行为和影响——这也是道教文化的社会价值。
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当代道教徒是体现道教文化的生力军。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教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有机结合,因为道教文化中凝聚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种种成分,其中的众多元素(基于我们的道文化本真)像正能量的神仙信仰以及源远流长的仙道养生文化,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性格趋向;道教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并熔炼成中华传统美德,特别是蕴含着丰富生态思想和道德资源的仙道方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是我们贴近实际生活,走近信教群众,为社会服务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教义思想,也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和宗教心理慰籍的主要途径。我们要大力弘扬道教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济世利人的社会责任感;慈爱和谐的处世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清静恬淡的精神境界;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性命双修的养生思想;天人和谐的生态智慧。打破旧思想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用适应新时代的多种多样形式弘扬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的历史传统、民族气质、文化精神和宗教信仰。我们道教徒在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要解读中国道教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以及时代精神,深入阐释道教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在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同时,用教法、教戒等教内体制来阐扬道教文化。其中的正本清源、扬弃继承至关重要,我们把握神仙信仰之正能量和“中国梦”情结,秉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大力阐扬我们道教文化素有的“真精神”: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面对多元文化,拿出勇气、创新思路;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吸收一切先进文化,融入血液,变成动力,再从道教的“肢体”上彰显出来。立足高远,以“道统”承传的责任感成为“道学”传播的责任人,为实践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言传身教。在世纪之初我们道教界就有人提出“生活道教”、“人文道教”和“文化道教”的理念,现在正是落到实处、深化其中的时候。“生活道教”就是要在发扬爱国爱教、仙道贵生、慈爱和同、济世利人等优良教义思想的基础上,实现道教关爱现实、利益人群、传扬真道、福臻家国、修道成仙的价值理想。将道教信仰落实于生活,将道教精神圆融于生活,运用道教的智慧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从而觉悟人生,升华人生,圆满人生。
二、积极创新道教文化的推广形式和传播途径
最近结识了一位地道的文化传播者,他曾经是担任播音主持人的职业广播人,现在从事文化产业,担任飞跃巅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广州花城演讲与口才学院院长,可以称得上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向综合性节目改革的较前人物。他就是旅居珠海的著名演说家——温良先生。这位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激情澎湃的演讲把声音传播到世界每一寸土地的演说家提出“心智训练”的新概念,特别推崇诵读《道德经》。在他的文化产业中,主要是倡导诵读经典,启迪智慧,强化道德,提升能力,知行践为,传播国学。他的运作方式和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最近我们和他合作,用温良豪情万丈的演说推广《道德经》蕴含的人生智慧。我们相互学习交流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取得共同认识。他的激情表露在道德经朗诵中,并接受我的建议用现代诗文、歌咏等形式来宣讲《道德经》,开办企业家“道德经智慧体验班”,也亲自来宫观实地学习体验。
反思我们道教自身在当代的阐扬,真正属于道教自己占领和开发的阵地有几成?我们当代道教徒在与时俱进的解释和运用中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出类拔萃而推动时代进步和并留下流芳千古的东西。道观的道教文化明确定位后,归纳出类型,做好针对性发展。道教文化包括宫观景观文化,历史人文文化,宗教服务文化(旅游经济文化),参与社会公益文化。总而言之,在道观和道人身上和周围所发生的事都可以概称道教现实文化,道人及道观管理者作为道教文化的主体,我们所说、所写、所做,社会大众认同度有多高?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俗家评价,不足为据;但是,当代道教所作、所为、所修及所成就的是否为当代人所认同?今天的作为就是明天的历史,维持道观香火,继承道脉,道术传承和使用,道家思想的研究和阐扬,道家精神的体现,道教功法的实践,以及道观和道人的社会服务,我们做得如何?
国际级道教音乐汇演在海内外的支持下,两岸四地及全球华人圈内,成功举办了十六届(小型自办的不计其数),舞台艺术音乐和宫观法事音乐两条路径继续发挥各自功能,不断提升道观法事宗教音乐的艺术性和美感,创新道教舞台音乐汇演的形式和推广面。在艺术院校和文化学术机构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推陈出新打造经典品牌。
道教武术以太极拳和武当山为标志,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武当武术流派。当代道教武术的艺术展示和健身养生的结合推广,关乎道教文化发展的市场热度,利用道教形象和道人武术造型,组织成一定规模的演艺团队向全社会推广,在挖掘和利用特色养生文化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我们道教在这方面的专业教材、人才、教练以及养生导师都很缺乏,培养机制和输送人员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无非自娱自乐,影响有限。
道教文学也缺少有一定份量的作品,武侠小说和影视的余热,造就了游戏和网络的新科幻,内涵贫乏,徒俱形式没有血肉,甚至还带有色情成份,与教义思想相去甚远。道教诗歌也没有突破性成果,专业性感染力不强,包括像书法、绘画、雕塑等道教艺术,彰显道教宗教情怀和道家风骨似乎并不多见。
道教中统称法术的技术型方式方法,古代印迹很重,当代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应用的不多、不广,带有神秘色彩而为人垢病,在真实应用和传承上更是难以以统一模式推广,教徒们面临继承与创新的课题。道医与中医分岭,中医在医学界的名存实亡尴尬境地,也提醒我们道教以继承道医、中医为己任,借道中西医学说,关键是道医的实际水平评判以及中医理论知识的主流认同度。我们的道医,功法,无论是自修还是教人,不管是操作体系还是学术理论,都要形成系统和体系,一定要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同,大众接受,否则就变成了江湖骗子。道法助人度己,服务社会,推广健身功法和养生理念而身体力行是道教在当代有可为的前景。
时下热门之丹道养生的话题,辟谷治病的新闻旧话,都是道教文化的衍生产物,我们可喜地看到:由绿谷集团投资的武当丹道国际养生中心作为集丹道理论研究、国际交流、实证科研、教育培训和产业化运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树立了三大发展目标:第一,以丹道养生的理论研究为目标(尤其以内丹学为核心);第二,以丹道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尤其注重科研、实修、教育、产业化等方面的人才培养;第三,以丹道养生的产业化运营为目标,尤其以解决当代人身心健康问题为己任。他们资助北京大学张广保教授,成立挂名在“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之下民政部注册的二级学会——丹道与养生文化研究会,并已开展了学术研究和交流工作。由“丹道与养生文化研究会”主办、上海绿谷集团承办的“丹道与养生文化研究会”揭牌仪式暨“丹道与明清思想、社会”学术工作坊定于2016年5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这种由学术精英牵头,教内外人士及爱好者参与的道文化实践,就是通过这样的创新驱动而迈向成功。
宗教必要的形式、仪规乃至教戒是立教的形式与根本,需要保留与传承,道教宫观体制和道术的适应性转化也都是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我们的服饰美感和干净、卫生、实用有特色是改进的方向。良好的道教形象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进步的标志。总之,社会民众、信仰者所需要的道教文化,生活中的道理、方式、方法,心理引导等等都是道教文化必须重视和拓展的方方面面。
三、大力拓展道教主体的活力驱动与发展方向
近日,网络上一首《待你长发及腰》的歌曲备受关注,圈内流行颇广。其实,这是我和知音拳友的力推,让这位未曾谋面的美女歌手赵一颐逐步走进当代道家道教。经拳友特别推介后,我们取得联系,她是空军政治文工团的女高音歌唱家,看到她的歌唱视频等影视资料后我很敬佩她的道心和道缘。“待你长发及腰”一词本是诗歌体裁的网络热词,经由赵一颐整理改编,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曲展现以“道”文化为追求的时尚古风作品,她邀请作曲家向东作曲,旋律悠扬,编曲方式也融入了世界音乐的理念,整首歌空旷辽远、意境唯美,让听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流连忘返。她的《仙踪》系列仙气灵动,意境唯美,音色动人。赵一颐几年来陆续作词并演唱了音乐作品《红蕾》、《仙踪》、《紫气东来》等古风味道的歌曲,唯美大气,用音乐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与时尚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的世界音乐之路,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选择这样一种特立独行做音乐的态度,与道结缘,向道之心和弘道之法令我等汗颜。她的这种演绎也正是我们道教文化传播所追求的效果,所以我非常赞赏这种文化创新与时代接轨的阐扬,并极力推荐她来参与我们的道教音乐汇演。
我们最近在各地结合民俗信仰,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道教元素举办了一些富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有些甚至是道教唱主角。要产生更大影响和社会效应,就必须采用新时代的新方式,流行和热门的东西不一定不好,传统的也不一定都好,关键要看社会的需求和信众的喜好。比如广州城隍庙的城隍出巡,福建融合天后妈祖的民俗活动,前不久的吕祖圣诞晚会,广州纯阳观举办形式多样的庆祝晚会,西樵山云泉仙馆与镇街联动,盛大庆典近几年越办越红火。道教元素作为民俗节日在社区、街坊的积极参与,融街道集市和企业开市等喜庆时日于一体,也是随时威仪,随方设教。我个人的体会就是让道教养生文化对外走向世界,对内走进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等,传承、弘扬道家文化及武当武术,丰富江门地区武术文化内涵、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将太极拳这个有形有意的道教文化元素融入社会细胞,让人们逐步了解博大精深的道家太极文化及武当武术,以及道教健身养生功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当代物质生活富足,世俗世界却精神生活空虚,形成严重的信仰危机,社会价值观混乱,教内也逐渐出现了忘本逐流的世俗化苗头。我们呼吁在适应时代的基础上超脱红尘,在享受现代成果的同时布道施教。道教利用宫观场所载体的自身优势,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比如开办诸如太极拳、养生班培训,中医理疗,讲经讲座,蒙学、书法、经文朗诵、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等系列文化类活动,完全可以将宫观的旅游、文化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传统弘道方式遇到亘古未有的挑战,虚拟时空的宗教行为已经开始在年青一代中萌芽;电子商务的冲击,对宗教行为是亵渎还是创新,难以定论,模式可以借鉴,但心灵行为和灵魂的救赎并非电脑可以代替。网络皈依、视频拜师是否可行?我们不必反对,多媒体互进,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我曾经倡导“追求超越,享受适应”并指出这应当是基层道教文化建设的核心。老传统的言传身教,是否依然有效?道不通六耳,肯定不行。道教文化活动的类型,要适应时代化而更加丰富多彩。道观等宗教活动场所也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电商方式融入我们的服务,网络媒体的可信度及道观的信誉度,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适度的市场运作并非唯利是图的商业化,关键在于保持一个度,有度就是有诚信、有道德;反之,过度、无度就无道德。利用网络宣传的真实性,让我们持守基本节操;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度,我们坚信面对面服务的现场沟通,心灵对话,真诚相待,更加直接畅快;电脑前面的交流也可以接受,但礼神敬香关键是引导正心诚念,必要的动静结合(虚实相见)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相互参与验证,这样的信仰才会更长久和更有生命力。
信息化时代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就是2011年微信的横空出世。微信的即时通讯方式颠覆了传统的联系渠道,堪称人类通讯史上具创新性的一次大变革。如何充分利用微信的便捷平台开展弘道传教?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传统道教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古老的道教能否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否与时俱进地掌握并运用好“微信”这个横扫全球的强大通讯软件。
总而言之,创新关键是思维创新。个人认为我们道教还有以下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当代学科的系统性分类告诉我们,道教文化可以系统化,像科仪法式基本已经系统化了(还有创新和改进的空间),功法修炼体系与当代养生推广,有脉络,有体系,但教内还缺少完整的系统;教材、师资的系统培训与推广,仍要做很多工作。二是宫观特色定位及业务分类定位不清造成管理混乱,欠缺规范直接影响形象。过去“八大执事”的管理没有现代公司体制科学性,是应该融进现代办公管理的时候了。三是法制和戒律约束需要健全和实施。个人修养、修行离不开这个前提,关键是检验与监督。四是自身修炼、修养需要检验和评判机制。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多行业职称制度,到近几年的传统武术段位制,我们内部要有认定标准。道教学院的教材,专业书籍,二十几年都还没有突破,成就不大。当代泛文化的学术成果比比皆是,而我们道教玄门零星可数,不成规模,不成体系,影响不大。如果我们当代道教人没思想没精神,永远继承不了真理的精髓。同样发展不了道教本身。我们的团队不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是一种倒退。道教自身的改革发展之路,历史上也是开门和学习借鉴后才有成功和进步的,因此最后再提几点建议:一是组织创建“道教青年道德讲师团”与“职业修行评判委员会”;二是整编道教文化产品和道术的专利申请,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三是组织道术演艺团体,强化推广弘教;四是道教学院的升级和实体化,升级到国学系统并引入国家专业机构的评判体系。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教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要遵循“道”的原则——“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